在线亚洲欧美中文精品,亚洲第一页在线视频,手机在线国产精品,欧美在线小视频,欧美色视频日本高清在线观看,色婷婷日日网,日韩免费小视频

分享到:
 
 
當前位置: 首頁>>文化頻道>>文化>>正文
保德古城:一城風華難再尋
2023年12月04日 10時39分   忻州日報·文化旅游周刊

俯瞰保德古城舊址 袁建波 攝

悠悠千年歲月,不舍晝夜,帶走了幾多繁華;滔滔黃河水,日夜奔流,浪花淘盡多少英杰。一座屹立于黃河之濱、易守難攻的古城,曾令吳三桂上萬兵馬圍困七月有余無可奈何,卻慘遭日本侵略者屠戮殆盡;一座延續(xù)千年的繁盛古城,如今沒落為一個小山村,時也?運也?

這就是保德古城,也叫保德州城。拂去歷史的塵埃,聆聽即將湮滅的故事,讓我們一起去追尋曾經(jīng)的輝煌。

州名之源

“保德”二字,據(jù)清乾隆版《保德州志》載,取意為“民保于城,城保于德”,出自《左傳·哀公七年》。從《左傳》原文仔細分析,這種說法似有牽強之意。一個地方取名,或依地形地貌,或依歷史事件,或寓政治意義?!氨5隆本蛯僬卧⒘x類的演變,前身“定羌”取武備之意,后面“保德”取文治之意。兩個名稱與兩個歷史事件相關(guān)。

保德作為地方行政區(qū),始于宋淳化四年(994年),初名定羌軍。軍,是宋朝地方行政區(qū)劃名稱,級別同于州,一般在防衛(wèi)的前沿設(shè)立。“定羌”,含有用軍事力量平定少數(shù)民族(羌族)的意思。當時在西北地區(qū)活躍著一支以黨項羌為主體的游牧民族,首領(lǐng)叫李繼遷,就是西夏政權(quán)的前身。黨項羌是羌族的一個分支,部族本為拓跋氏,唐時,因拓跋思恭參與鎮(zhèn)壓黃巢起義有功,遂賜皇家李姓。

李繼遷對宋朝的態(tài)度,反復(fù)無常,時叛時降,讓宋朝廷大感棘手,想方設(shè)法要消滅這支武裝力量。雍熙元年(984年),宋軍突然襲擊李繼遷部,俘虜了李繼遷的母親和妻子。宋太宗想把她們處死,宰相呂端力主爭取李繼遷歸順而未殺。以后的二三年間,戰(zhàn)事各有勝負。雍熙三年(986年),李繼遷因獨輪川之戰(zhàn)(今神木縣北部)戰(zhàn)敗,轉(zhuǎn)降宋朝最大的敵對勢力遼國,以謀東山再起。遼國很樂意和李聯(lián)手,從各方面支持他反宋,曾封其為定難軍節(jié)度使、西平王、夏國王等職,并把遼義成公主嫁他為妻。以后戰(zhàn)爭頻繁,李終為宋廷心腹之患。

到了景德元年(1004年),形勢發(fā)生較大的變化,一是李繼遷中箭身亡,兒子李德明繼承父業(yè),他腳踩兩只船,成了宋遼雙方承認的地方實力人物。二是宋遼議和,訂立澶淵(今河南濮陽)之盟,出現(xiàn)了暫時的緩和局勢。為了表示落實盟約的誠意,宋真宗從前線回京幾天后,便改了8個地名,“改威虜軍曰廣信,靜戎曰安肅,破虜曰信安,平戎曰保定,寧邊曰永定,定遠曰永靜,定羌曰保德,平虜城曰肅寧”,其他7地都在河北境內(nèi)的宋遼邊境。河東(包括當時山西及陜西北部)只有定羌軍改名保德軍。這里的“德”,是什么意思?一說是指統(tǒng)治者所施行的德政,同改后的其他地名中“信、安、肅”等字眼一樣,所展示的是履行承諾的決心和信用。還有一種說法是秦漢時期人們習慣把黃河稱為“德河”,因保德地處黃河岸畔,又是北宋的防御前線,保住了黃河,就保住了領(lǐng)土,所以才改名為“保德”。究竟哪種說法更真實,尚需史料證實。

把定羌改為保德,承載的是北宋在戰(zhàn)爭中難于取勝的無奈,希望通過議和與遼夏和睦相處的良好愿望。

景德四年(1007年),保德軍改為保德州,民國元年(1912年)改州為縣。金時保德州衙大堂上懸掛著“若保赤子”大匾,意思是像愛護嬰兒那樣愛護老百姓,民眾才會安樂,天下才會太平無事。

州城變遷

《保德州志》載:“群山屹乎東南,大河繞乎西北,襟帶麟、府,控制夏疆……三晉為神京右臂,而保德居三晉之首,西接秦壤,北臨河套,距邊垣僅四十里。隆冬河凍,一馬可到,安保德以安全晉之屏翰耳?!?/p>

保德古城背靠山崗,面迎黃河,孤懸蓮花山山頂,東西北三面是峭壁斷崖,南接山巒,易守難攻。與陜西省府谷古城隔河相望,直線距離不足一公里。是三晉的西大門,進可攻擊陜北,退可守衛(wèi)黃河,戰(zhàn)略地位非常重要。

早在春秋時期,晉國就在這里筑有城堡,名為林濤寨。保德州城就是在林濤寨舊址上拓展而建的。

保德州城始建于北宋淳化年間,城墻的主體是夯土而筑,利用自然地形將周邊的小山包鏟削平整,整體地勢南高北低,斷壑處有板筑連接。初始稱“定羌城”。自金以后,各個朝代都有補修和擴展。

州志中記載的修繕活動有:明宣德八年,知州任泰將城墻作了大規(guī)模的重修,周圍7里250步,高1丈8尺,南大北小,中間縮腰,形如葫蘆,所以保德古城也稱“葫蘆城”。西南各一門,東北、西北各一角門,各建樓于其上,窩鋪64座。嘉靖四十二年,知州李春芳磚包南門,移遷西門。

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進行了一次規(guī)模最大的維修,山西左布政使、分署岢嵐兵備道趙彥動議,保德知州韓朝貢經(jīng)營籌劃,山西巡撫白希緣批準,動用太原、汾州、平陽、潞州等處軍民施工。磚包城墻,寬3丈,高3.5丈,周長1093.6丈。開創(chuàng)東、南、西、北四門,南、北各有甕城。城門上建城樓,樓有題額。東曰“迎恩”,西曰“阜成”,南曰“南薰”,北曰“鎮(zhèn)朔”。清朝順治六年,?;敫`據(jù)城池,朝廷派大兵征討,炮擊壞西南城墻80余丈。第二年,知州安世鼎將其修復(fù)。此后,社會穩(wěn)定,百姓安居,古城日益繁華,清中期達到頂峰。

位于保德古城南關(guān)的“五省總督坊”

保德行政建置,北宋為軍,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至清末,一直為州,初為散州,隸屬于太原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為直隸州,直屬山西省。因此城池為州城,衙署為州署。

民國元年(1912年)改州為縣,州城變?yōu)榭h城,州署變?yōu)榭h署,仍然是保德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

1938年2月28日早晨,五架敵機突然對保德城狂轟濫炸,群眾死傷無數(shù),紛紛逃亡,衙門官員撤退。黃昏時分,上千日軍以騎兵為先導(dǎo),氣勢洶洶侵占了保德縣城。

3月1日,日軍乘船渡河,對府谷縣城實施燒殺搶掠,當天退回保德。3月2日,日軍主力撤退,留一小隊駐守保德縣城。駐府谷縣的國民黨二十二軍八十六師一個團于3月3日晨趁大霧渡河,突襲包圍了駐保敵軍,與敵展開激戰(zhàn),生擒日軍一名,擊斃日軍18名。

聞訊后的日寇于3月17日返回,分路合圍,襲擊保德,八十六師七一四團的兩個營開赴保德抵抗,因寡不敵眾,退出戰(zhàn)斗。日軍于是侵入縣城,實行了慘無人道的大報復(fù),共殺害未及逃離的群眾30人,其中不少是老人和婦女。有的被燒死,有的被槍殺,有的被逼跳河而死,其慘狀目不忍視。

當日軍進攻保德之時,八路軍一二〇師三五九旅將岢嵐縣城內(nèi)的日軍包圍,日軍北撤時在三井受到八路軍打擊,11日逃至五寨。八路軍一方面圍困五寨,同時在敵人交通線上展開游擊戰(zhàn),將五寨、義井、神池、三岔之敵隔絕。

進攻保德的日軍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被迫撤退。撤退前,于3月19日一把火焚燒了保德縣城,大火燃燒了7天7夜不滅。可憐一座具有千年歷史、萬余人口的古城變?yōu)榛覡a,寺廟、公署、民宅、學校皆為瓦礫。百姓流離失所,無家可歸。機關(guān)、學校分別遷到馬家灘和東關(guān)。

1940年1月,抗日民主政府在袁家莊成立。同年2月遷到東關(guān)辦公。從此,東關(guān)成了黨政財文領(lǐng)導(dǎo)機關(guān)的駐地。東關(guān)成了沒有城堡的縣城,原來的古城變成一個有城堡的村莊,改名城內(nèi)村。真可謂滄桑巨變,世事無常。

州城建筑

《保德州志》中有繁榮時的記載:儒學壯觀,坊表林立,寺廟輝煌,祠宇耀目,街市繁華,人煙阜盛。

州署是城內(nèi)的中心,主街道以州署為中心輻射,呈“十”字形分布。州署至北門稱弦歌街;州署至東門稱為東街,至西門稱為西街;州署至南門距離較長,古稱中街,民間按街的位置分別稱為上街、中街、下街。在中街兩邊有一些小巷,像“非”字狀排列,東側(cè)有康家巷、劉家巷、薛家巷、鐘樓巷、東營口;西側(cè)有小巷、寺廟洞口、西圪洞、倉房巷、百家巷、娘娘廟巷、西營口。

州署位于縣城北端,三進院落,大墻圍定,從南向北中軸線上建筑物依次是照壁、大門、儀門、大堂、二堂、三堂、四堂。大門上建譙樓,內(nèi)懸鐘鼓。大堂是重要活動場所和審理刑事案件的地方。二堂內(nèi)懸“退思”匾,是審理民事案件的地方。三堂,是民事調(diào)解的地方,四堂,是日常辦公的地方。

東側(cè)有吏、戶、禮三房,以及倉房、監(jiān)獄等。

西側(cè)有兵、刑、工三房以及馬棚、廚房、書房等,書房上蓋樓,名曰“賞心樓”。

州署東側(cè)有城隍廟,規(guī)模宏大,四進九殿。

州署西側(cè)是文廟,三進院相連,前廟后學。九龍照壁、欞星門、泮池、戟門、大成殿、明倫堂、敬業(yè)齋,應(yīng)有盡有,名宦祠、鄉(xiāng)賢祠也在其中。

城內(nèi)有許多寺廟,集中在中街兩側(cè)。東側(cè)有關(guān)帝廟、祖師廟、承天寺、文昌祠、火神廟、瘟神廟;西側(cè)有真武廟、寶積寺、娘娘廟。

全城原有木牌坊20座,飛檐斗拱,玲瓏剔透,煞是壯觀。其中,千秋湮祀坊和萬古精忠坊,是為關(guān)羽建的功德坊。德政坊,為元知州袁公建。鴻臚坊,為序班韓銳建。肅儀坊,為完縣知縣康永建。新牌坊,為進士王邵建。其余都是為新科舉人修的功名牌坊。到明末清初只保留下11座,其余9座被清初據(jù)城造反的?;氩饸А?/p>

南門外有三官廟、白衣殿、東岳廟。五省總督坊與陳烈女祠在南關(guān)。

到民國末年,城內(nèi)有居民600多戶,商業(yè)店鋪39家。州城最有名的建筑是擬江樓和護城樓。

擬江樓,在衙署北,宋時建有瞭望樓,名為“擬江樓”,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知軍事李宴擴建重修,改名安西樓,明成化十年(1474年)知州劉昌重建,改名安慶樓。萬歷二十九年拆除。擬江樓是古城最早、最高的樓閣,這里居高臨下,黃河盡收眼底,能看到非常美的風景。金代詩人朱自牧《冬日擬江樓晚望》:“萬里長空淡落暉,歸鴉數(shù)盡下樓遲。山如駭浪高低涌,天似寒灰黯淡垂。紫塞西橫連統(tǒng)萬,黃河東下接汾睢。此邦形勢雄今古,只與羈人百不宜?!痹娭袑ⅫS土高原雄宏、高遠的氣勢,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古城共有4座護城樓,都非常雄偉高大,建筑精妙。分布在東門坡下、南門外演武場、西門外和尚圍和北城下,都毀于戰(zhàn)火。

州城人物

州城也是保德的文化教育中心,最高學府儒學就設(shè)立在這里,培養(yǎng)和成就了許多優(yōu)秀人才。明五省總督陳奇瑜、翰林學士王邵、清吏部侍郎姜橚,都是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還有元代從一品文官狄琮,明保定、薊鎮(zhèn)總兵王維成,明正一品、特進榮祿大夫右都督姜名武等,都是從這里走出去的歷史名人。而對后世最有影響的則數(shù)陳奇瑜。

陳奇瑜,保德州義合都人,出身書香門第,少年聰慧,勤奮讀書。中舉后亦曾參加州志修撰。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及第,初任洛陽知縣,天啟二年(1622年)升任禮科給事中。大臣楊漣彈劾魏忠賢時,陳奇瑜大膽直陳,猛烈抨擊魏忠賢,展示了其剛正不阿的性格。天啟六年(1626年)春,由戶科左給事中出任陜西副使,又升為右參政。在陜?yōu)楣伲诒鹾?,“?chuàng)開煤炭、水利,陜?nèi)说轮保划敃r保德遭災(zāi),拿出三千兩銀子賑饑,并代完一年租賦。《陜西通志》褒揚他:“功在斯民”“清介有守”。

崇禎元年(1628年),陳奇瑜升為按察使,不久先后擔任陜西左、右布政使。崇禎五年,升為右僉都御史巡撫延綏。當?shù)啬昃安缓茫嚮膰乐?,很多百姓參與了造反。陳奇瑜一面上書極力訴說了陜北赤地千里的嚴重情況,朝廷免除了延安、慶陽地區(qū)的田租;同時派出官兵,四處剿殺各路造反頭目,不足半年,陜北趨于穩(wěn)定。

陜北穩(wěn)定了,可在河南、湖廣、四川、陜南,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率領(lǐng)的農(nóng)民軍如烈火燎原,勢不可擋。明王朝驚恐萬狀,急調(diào)各路官軍進剿。為統(tǒng)一事權(quán),提拔陳奇瑜為兵部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督陜、晉、川、鄂、豫五省大軍。這是一個除了遼東袁崇煥之后的職務(wù),權(quán)力極大。陳奇瑜不負眾望,號令各鎮(zhèn)兵馬,積極布兵出擊,10余戰(zhàn)連戰(zhàn)皆捷。陳奇瑜聲威大振,人生也達到頂峰。

《明朝那些事兒》中說,陳奇瑜是一個近似猛人的猛人。說他雖然很猛,但還不是真正的猛人,因為陳奇瑜性格有一個致命的弱點,謀劃周全,果決不足。在他的運籌之下,官軍把義軍主力圍堵在陜南車廂峽,形勢一片大好。只要長期圍困,數(shù)萬義軍絕難生還。此時此刻,面臨滅頂之災(zāi)的義軍,又使出了他們詐降的伎倆,籌措金銀,想收買陳奇瑜,但被拒絕了。陳奇瑜沒有接受賄賂,但在朝廷同意后接受了義軍的投降。 陳奇瑜便著手改編義軍,然而由于遣返力量薄弱疏于防范,加上地方官對義軍的仇視,義軍翻臉二次造反。李自成絕處逢生,再展宏圖,車廂峽也因此成為軍事史上著名的關(guān)隘。

隨著陜西局面的惡化,崇禎帝終于發(fā)現(xiàn)陳奇瑜惹下的麻煩大了。下令逮捕陳奇瑜,遣返原籍。然后是大明王朝土崩瓦解。吳三桂引狼入室,滿清入主中原。此時的陳奇瑜面對異族入侵、江山易主,已無回天之力,他在老家保德黃河崖壁上鑿成洞窟式的釣魚臺,想過一種不問世事、清閑優(yōu)雅的隱居生活。

“順治五年十二月十八日……蒙批,陳奇瑜蓄發(fā)包巾,悖旨違制,擬斬不枉?!鼻逋⒁浴靶畎l(fā)不剃”為名將其處死。

州城望族

州城望族不多,姜氏、陳氏、王氏在明清兩朝地位尊崇。而影響較大的首推姜氏一門,三代人文武濟美,忠義傳家,在當?shù)貍鳛榧言挕?/p>

姜氏先祖并非保德本地人,明洪武年間,江南三陽人姜三公以軍戶來到山西,在三關(guān)一線輾轉(zhuǎn)戍邊,家隨職移,到姜維屏時定居保德,繁衍后人。姜維屏生子姜名武,勤奮讀書,后家貧而棄文從武,天啟二年(1622年)中武進士,初授大同威遠衛(wèi)守備,后升任大水峪(今北京懷柔)游擊將軍。姜名武形體魁偉,面目疏朗,臂力、騎射過人,智勇兼?zhèn)?,因筑城有功,授宣府西城參將?/p>

崇禎十四年,李自成兵擊開封,兩攻不克,到第二年春天,增兵至百萬,形成圍困之勢,朝廷震驚,急忙抽調(diào)良將解圍。左良玉與楊嗣昌先后馳援開封,名武也率兵進駐朱仙鎮(zhèn)。

就在即將交戰(zhàn)之際,兵部尚書陳新甲秘密派人對名武說:“寧夏主帥缺失,只要你愿意出5000兩銀子,總兵職位就授予你?!泵渎牶蟠笈瓿廒s走來人。此時朱仙鎮(zhèn)已聚兵17萬,一場大戰(zhàn)馬上就要開始,但最有實力的左良玉依舊瞻前顧后,心持兩端。一日晚間,營內(nèi)突然傳來大聲叫罵,全營驚亂,皆疑李自成軍突襲,頃刻間逃命自相踐踏,左良玉的部將擄掠軍營馬匹、器械,全營潰散不戰(zhàn)而敗。混亂中唯有名武的部隊不受驚擾,堅守不動。

等到天明李自成軍乘亂進攻,名武毫無懼色,率眾力戰(zhàn),格殺數(shù)百人,身受十余創(chuàng)傷,終因寡不敵眾,力竭被俘。此戰(zhàn)中,名武手下兵士無一人投降,更無一人逃跑。

名武被俘后,大罵敵人,被亂刀砍死。后朝廷加贈為光祿大夫右都督,衣冠安葬在現(xiàn)在的馮家川鄉(xiāng)沙坪村,州人祀為忠臣。

名武一生,為人忠勇正直,因戰(zhàn)功步步升遷,絕無諂媚取巧之事;在朝廷腐敗到5000兩銀子就可以買到總兵時,名武斷然拒絕,不為名利所動。名武死后,其英雄事跡,在民間廣為傳頌,被追捧為道教的戊戌太歲,塑身立廟,供人敬仰憑吊,人稱戊戌太歲姜武大將軍。

名武的兒子宗呂,字瑯嶼,博學多才,性格剛毅、談吐有度、做事干練,鄉(xiāng)人稱贊說他年必有大的作為。

站在保府大橋仰望古城地貌

崇禎十五年春,父戰(zhàn)死河南。時年22歲的宗呂千里迢迢,只身前往尋找父親遺骸。宗呂在白骨累累、荒無人煙的中原地區(qū)輾轉(zhuǎn)尋找,并不懼怕。開封前線的督帥楊文岳感到非常驚奇,就挽留他接替父職,為國分憂。他以母親老邁、諸弟年幼而推辭不就。其間,向崇禎皇帝兩上血書,慷慨陳情,請求恤典。

宗呂兄弟眾多,家中吃飯的人就有數(shù)十個,日子過得非常艱苦。但他還經(jīng)常周濟窮人,只要別人有所求,必有幫助。清順治己亥年高中進士,后授濰縣知縣。未到任,因病去世。去世后,留有債務(wù)數(shù)千金。時大文豪桐城方苞聽聞宗呂事跡,專作《瑯嶼公傳》以示紀念。

宗呂的兒子姜橚,聰明睿智,讀書以明白道理為要義,不愛死記硬背??滴跻页螅?685年)中進士。壬申(1692年)授湖廣麻城知縣。上任后,加強地方治安,修補城墻,提倡教育,鼓勵經(jīng)商,興利除弊,政績卓著。后升戶科給事中,協(xié)助皇帝處理政務(wù),監(jiān)督六部工作。作諫官時,所提意見均能擊中時弊,多為康熙皇帝采納。己卯(1699年)主持江南鄉(xiāng)試,取中的都是真才實學的士子,當年就升任鴻臚寺少卿。庚辰(1700年)督學浙江,一改華而不實文風,禁止地方官吏凌侮讀書人,優(yōu)先選拔錄用正直士人。癸未(1703年)升僉都御史,再轉(zhuǎn)副都御史。甲申(1704年)任工部右侍郎兼管刑部右侍郎事。其間,稽查錢弊,不徇私情,實心勤政,遇事不茍,不久升吏部左侍郎。

13年內(nèi),其由縣令升任少宰,速度之快,時人皆詫異??上砘硷L濕病,雖蒙康熙曾派御醫(yī)醫(yī)治,終不見效,卒于任所,任少宰僅6天。逝后,康熙嘆息不已,惜大才不盡其用。諭賜祭葬,頒賞御筆“廉靜”匾額一塊,對聯(lián)一副:“表里常交正,動靜自弗違”。

有科舉制度以來,從今忻州市域內(nèi)各縣的史籍記載看,鮮有一門祖、父、孫三輩人連續(xù)得中進士者;道教傳播幾千年,鮮有人被尊為值年太歲的;在歷代官員升遷的速度上,鮮有人13年從縣令升至少宰(左侍郎)。姜姓家族獨有此殊榮。

州城大事

歷史上在這個小小的古城里發(fā)生過三次較有影響的大事件。

李自成部將唐通據(jù)守保德

唐通,陜西涇陽(今咸陽市涇陽縣人)。原為明朝宣化總兵,鎮(zhèn)守居庸關(guān)。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三投降兵臨城下的李自成。三月二十日,隨李自成攻取明都北京。四月初四吳三桂引清兵入關(guān),李自成不得不退出北京。

四月下旬,唐通帶領(lǐng)一支人馬,退據(jù)保德城內(nèi)。

八月初六,多爾袞寫信,招降唐通。

八月下旬,唐通與李自成決裂,并與駐守在府谷縣的李過發(fā)生戰(zhàn)斗,趁機奪取了周邊一些縣城。

十月十一日,唐通向駐寧武的阿濟格投降,清廷封他為定西侯,任保德總兵,仍駐保德,負責造船事宜。

順治二年(1645年),因進剿農(nóng)民起義軍高一功、黃張飛離開保德。

唐通據(jù)守保德一年有余,因軍紀嚴明,對保德危害不大。

唐通原為陳奇瑜舊部,二人私交很好,曾為陳奇瑜做了三件事:

一是府谷縣有個農(nóng)民起義軍小頭目叫郝安才,將陳奇瑜裹脅到府谷讓做軍師,陳奇瑜拒絕但無法脫身,唐通派人將其解救出來。

二是李自成下令,將陳奇瑜押赴咸陽,意欲殺害。軍士押解已經(jīng)走了30里,唐通派人追回來,使其免于一死。

三是陳奇瑜在城內(nèi)修建宅院,唐通專門派人監(jiān)工,并親自書寫了門匾。

保德綠營守備?;敕辞?/p>

牛化麟,陜西西寧衛(wèi)(今青海西寧市)人。清順治五年(1648年)任保德綠營守備。

順治六年,大同總兵姜瓖起兵反清,帶動影響秦晉兩省,附近的偏關(guān)、河曲、保德、府谷等11州縣紛紛響應(yīng),希望恢復(fù)漢室山河。保德州守備牛化麟響應(yīng)姜瓖,被封為副左衛(wèi)。?;肼受婑Y援大同時,不料路遇官軍,為官軍所敗,引殘兵200余人回州,知州徐效奇并不知道牛已反清,毫無防備,還派人將牛部迎入城中。

保德城內(nèi)村全景

牛一入城,便面露猙獰,立即捕殺知州徐效奇,還殺了徐的兩個兒子,并控制城內(nèi)關(guān)口要道,據(jù)城堅守。同時,府谷守將高有才也宣布反清,保德、府谷兩城隔河相望,成互為掎角之勢。

十月,朝廷派吳三桂、刑部侍郎李率泰、固山額真墨勒根侍衛(wèi)李國翰三人帶兵征討,?;攵杰姄?jù)城抵抗,吳三桂數(shù)次攻城,難以奏效,炮毀城墻80余丈。吳三桂攻城不得便開始長期圍困。第二年春,吳三桂派本州人呂朝京入城勸降,?;刖芙^不從,將呂殺害。

到五月,清軍圍困已達7個月,城內(nèi)糧食短缺,物資匱乏,已有餓死人的現(xiàn)象,而牛化麟絲毫沒有投降的意思。在這種形勢下,城內(nèi)一些大戶、知名人士暗中策劃推翻?;?。一日傍晚時分,義門都人崔耀、宣化坊人楊振林等18人,在州衙附近趁牛不備,斧起刀落,砍下?;氲氖准墸杆賷Z取城門,開門投降。

吳三桂入城后,將不能攻下城池的一腔怨氣盡情發(fā)泄,大開殺戒,將接受姜瓖官職的217人,全部捕殺。

牛化麟據(jù)城造反一年半時間,濫殺無辜,拆毀多處古建,危害性極大。

康熙西征途經(jīng)保德

康熙名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1722年),是清朝第四位皇帝,也是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他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是中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wèi)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二月,康熙決定第三次親征噶爾丹。率軍從北京出發(fā),途經(jīng)大同、朔州、寧武、岢嵐、河曲到達保德州,然后渡河西征。

二十八日康熙大軍到保德州。知州唐文德率全州紳士生員、白叟老者,迎鑾駕于郭家灘五里鋪。當日,車駕由東門入城,行宮設(shè)于本州生員陳士宣家中。在陳家,康熙召見了隨行的山西巡撫倭倫。

二十九日,康熙在黃河岸登上御龍船,在鐵匠鋪同皇長子胤禔臨河捕魚,隨獲金色鯉魚二尾。知州唐文德,為討好皇帝又進活的石花鯉魚,又請進戲班,深得皇帝喜歡,康熙不但收下了活魚,而且命令每年供奉。

三月初一黎明時分,康熙命兵部尚書開音布同鴻臚寺卿代自己祭黃河之神。上午九點許,康熙率大軍啟行。臨行時,康熙賜保德生員陳士宣黃金十兩,賜知州唐文德御書一幅?;实圮囻{由南門出,到康家灘渡口,合州數(shù)千官民送至河濱。

興亡盛衰一水間。奔騰不息的黃河曾見證過保德古城的繁華輝煌,也聽到過它山河破碎時的沉重嘆息。如今,依稀的城郭在茫茫塵世間沉默著,成了可供保德人憑吊的歷史記憶,也以一種無言的姿態(tài)昭告著世人:寒窗夢里,猶記經(jīng)行舊時路!(王文君 陳秉榮)

(責任編輯:盧相?。?/span>

關(guān)閉窗口

    主辦單位:忻州日報社 晉ICP10003702 晉新網(wǎng)備案證編號:14083039 晉公網(wǎng)安備 14090202000008號

    律師提示:本網(wǎng)站所刊登的各種信息,均為忻州在線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quán),禁止下載使用,凡不注明出處的將追究法律責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長征西街31號 熱線:0350-3336505 電子郵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