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貸”“創(chuàng)業(yè)貸”“醫(yī)美貸”……近年來,部分互聯網小額貸款機構以大學校園為目標,非法向大學生群體發(fā)放互聯網消費貸款,導致一些大學生無力償還貸款造成嚴重后果的事件屢有發(fā)生。3月17日,銀保監(jiān)會辦公廳、中央網信辦秘書局、教育部辦公廳、公安部辦公廳、人民銀行辦公廳聯合印發(fā)《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監(jiān)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劍指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亂象,明確要堵住“偏門”,開好“正門”,用“良幣”驅逐“劣幣”。大學校園金融市場的健康發(fā)展,正在新的監(jiān)管思路中變得“未來可期”。
超前消費盛行
網貸瞄準校園
“手續(xù)簡單,流程快!”“無需利息!無需抵押!馬上到賬!”“專為學生解決資金問題!分期付,分期還,期限長!”……類似的廣告對于在校大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一些大學生被所謂“快捷方便成本低”迷惑,盲目選擇這類貸款,卻“著了道”。“我真是以為拿著一張身份證、一張收款的銀行卡,足不出戶就能貸款好幾萬塊錢,其實是個坑”,太原師范學院大三學生李倩(化名)在2019年接觸過校園貸,貸款10000元購買電腦和手機,最終利息高達8000元。李倩說,最終她不得不求助父母才將貸款和利息還清。
超前消費觀念的興起,使得校園內的“青春債”一度橫行?!安簧傧M貸款產品在校園宣傳時,只強調貸款免息、可零息分期等優(yōu)惠,沒有告知要收取一大筆服務費、手續(xù)費;有些同學有攀比心理,買了超出自己經濟能力的物品,陷入‘貸款還款,再貸款再還款’的惡性循環(huán)?!鄙轿鞔笸髮W大四學生張彤童(化名)深有感觸地說。中北大學在校大學生李明宇告訴記者,“我非常厭惡互聯網平臺給大學生各種貸款,因校園貸而發(fā)生的悲劇實在太多了,不能再繼續(xù)讓不良‘校園貸’為所欲為?!?/p>
近年來,“校園貸”的確亂象叢生,致悲劇不斷發(fā)生。記者注意到,在豆瓣發(fā)起的“負債者聯盟”小組里,一個個貸款故事觸目驚心。2016年3月,河南某高校的一名在校大學生,用自己身份以及冒用同學的身份,從不同的校園金融平臺獲得無抵押信用貸款高達數十萬元,當無力償還時跳樓自殺;2017年廈門華廈學院大二女學生,因不堪還債壓力和催債電話騷擾,選擇輕生……據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通報,網貸案件被執(zhí)行人年齡主要集中在20歲至30歲,不少是剛入職的大學畢業(yè)生。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普遍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沒有完全形成理性的消費觀念,當家人不在身邊沒有人提醒或把控時,容易出現消費沖動,導致出現入不敷出的現象?!眹叶壭睦碜稍儙熇钊锉硎荆靶@貸”形式多樣、套路隱秘,例如刷單貸、裸條貸、培訓貸、美容貸等等,都是專門坑騙大學生,而所謂的低利率等也只是假象。
“堵偏門”“開正門”
強化監(jiān)管勢在必行
“以前的校園貸主要是銀行主動來學校辦理信用卡,近些年,互聯網金融貸款成為校園貸的主流?!痹谔炽y行放貸部門就職十余年的業(yè)務經理張麗直言,在校大學生的資金需求客觀存在,但不能讓年輕人困于過度消費和超前消費之中?!罢D‘校園貸’亂象,監(jiān)管需持續(xù)發(fā)力,強化監(jiān)管勢在必行。”張麗說。
事實上,近年來我國就大學生貸款市場亂象屢次祭出重拳。早在2017年,原銀監(jiān)會等三部門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guī)范管理工作的通知》;針對“校園貸”“裸條貸”等問題,有關部門及時叫停了P2P網貸機構的校園貸業(yè)務;2020年12月,銀保監(jiān)會發(fā)布《關于警惕網絡平臺誘導過度借貸的風險提示》……
本次《通知》明確提出,小額貸款公司不得向大學生發(fā)放互聯網消費貸款,未經監(jiān)管部門批準設立的機構一律不得為大學生提供信貸服務。并提出“堵偏門”,堅決抵制不良校園網絡貸款;“開正門”,滿足大學生合理的信貸需求?!锻ㄖ愤€要求,銀行業(yè)金融機構嚴格落實大學生第二還款來源,規(guī)范催收行為,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所有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信貸信息都要及時、完整、準確報送至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
對于已發(fā)放的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通知》要求,小額貸款公司要制定整改計劃,已放貸款原則上不進行展期,逐步消化存量業(yè)務,嚴禁違規(guī)新增業(yè)務。
這一直擊大學生群體貸款的文件,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引發(fā)了整個社會的關注?!?花唄借唄不得向大學生放款#”等話題還上了微博熱搜?!案傻闷?!單是從消費觀念上來講,我覺得就不該支持大學生貸款。”“希望非法‘校園貸’被嚴懲!”……網友紛紛留言。
山西財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王志林表示,《通知》體現了監(jiān)管部門“開正門、堵偏門”的思路,不僅加大對非法放貸機構的打擊,還規(guī)范了持牌金融機構的金融營銷宣傳,有利于更為精準、高效地防范誘導大學生過度借貸現象。
遠離“校園貸”
不負“青春債”
重拳出擊整頓校園貸落到實處,引導和教育大學生理性消費還需各方合力。
“針對非法‘校園貸’,最有效的防范措施就是培育理性消費觀念,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鄙轿縻y保監(jiān)局3月19日發(fā)布消費警示提示學生要樹立正確消費觀,抵制過度消費或超前消費。個人重要信息如身份證號、銀行卡號等,不要隨意泄露給他人,提防信息被冒用從事非法借貸行為。如果已經申請貸款,一定要按時還款,一旦遇到還款壓力或遭遇暴力催債等問題時,應及時向學校和家人尋求幫助,切忌同時在多家平臺間互貸互還。如發(fā)現非法金融活動,可以向監(jiān)管部門舉報,對其中涉嫌違法犯罪的,可向公安機關報案。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大學生的教育、引導、幫扶和管理這一問題,此次發(fā)布的《通知》也明確要求,各高校要切實擔負起學生管理的主體責任。對此,王志林認為,高校應大力開展金融知識普及教育,還要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費、住宿費等需求,解決學生的臨時性、緊急性資金需求。密切關注學生異常消費行為,努力做到早防范、早教育、早發(fā)現、早處置。
“年輕一代大學生金融服務需求客觀存在,且增長較快,需要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以合適的方式滿足大學生金融服務需求?!睆堺惐硎?,消費金融公司、商業(yè)銀行等持牌金融機構在為大學生提供相關金融產品服務時,要設計更多符合大學生特性的產品。
遠離“校園貸”,不負“青春債”。“對于大學生來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也是非常必要的,不要養(yǎng)成攀比和虛榮的不好行為,這樣才是避免校園貸的關鍵?!崩钊锉硎尽?/p>
本報記者崔玲玲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