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史鑄魂 筑牢初心使命 |
2021年03月16日 10時16分 人民網 |
從對內蒙古紅色資源的如數家珍,到參加青海代表團討論時囑托全黨同志堅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全國兩會期間下團組時的重要講話,充分體現出總書記對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高度重視。 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深入靈魂的理論學習,更是融入血脈的精神洗禮。黨史學習教育,學什么、怎么學?習近平總書記明確了“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總要求,提出了“六個進一步”的學習重點。這是我們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根本遵循。 堅持“學史明理”,在重溫黨史中把穩(wěn)思想之舵。從當年籍籍無名、僅有50多名成員的小黨,發(fā)展壯大成為世界長期執(zhí)政的最大執(zhí)政黨,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只有深入學習黨史,才能找到這三個問題的清晰答案,才能在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中,增強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的政治自覺與歷史自覺,真正筑牢信仰之基。 堅持“學史增信”,在回望來路中筑牢信仰根基。革命理想信念高于天,然而,理想信念不是與生俱來,更不會從天而降,它是建立在學習、思考、實踐之上的精神追求。當前,大多數黨員干部生長在和平年代,既沒有經歷過戰(zhàn)爭炮火的洗禮,也沒有經歷過物質和文化雙重匱乏的磨礪。這就需要我們從黨史這部理想信念的生動教材中學思踐悟,重溫共產黨人“從哪里來”的紅色密碼,立起“到哪里去”的精神坐標,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信念和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zhí)行力,自覺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堅持“學史崇德”,涵養(yǎng)對黨絕對忠誠的政治品質,厚植念茲在茲的為民情懷。人無德不立,官無德不為。共產黨人的“德”,核心是黨性,是政治本色。通過黨史學習教育,樹牢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做到心中有黨明大德;樹牢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做到心中有民守公德,把“人民至上”寫在紙上、放在心上、更落實到行動上;樹牢清正廉潔的底線意識,做到心中有戒嚴私德,永葆黨的先進性純潔性,讓流淌血脈中的紅色基因,轉化成為披荊斬棘、砥礪前行的不竭動力。 堅持“學史力行”,在常踐常得、常思常進中勇?lián)斏谱鳛?。知之非艱,行之惟艱。學習黨史,就要緊扣發(fā)展大局、堅持問題導向、聚焦攻堅克難,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同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各項決策部署結合起來,努力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履職盡責、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實效,轉化為解決發(fā)展問題、應對風險挑戰(zhàn)的能力,轉化為銳意進取、擔當實干的精氣神,轉化為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改革發(fā)展成果,真正做到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 “十步之內,必有芳草”。作為偉人故里、將帥之鄉(xiāng),湖南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萌發(fā)地、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策源地、精準扶貧首倡地,在厚重的百年黨史里,湘籍共產黨人的功勛彪炳史冊。僅新民主主義革命的28年里,湖南就有20多萬名革命先烈以身許黨、為國捐軀,“寸土千滴紅軍血,一步一尊英雄軀”,是對湖南革命年代作出巨大犧牲的生動詮釋;“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是流淌在湖南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的精神血脈。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征途上,390余萬湖南共產黨人正在為建設現代化新湖南接力奮斗。 風雨百年,青史可鑒。全省黨員干部應當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為引領,自覺“以黨史照亮前行之路,以黨史洗滌心靈之塵,以黨史激發(fā)奮進之力”,滿懷信心投身實施“三高四新”戰(zhàn)略、建設現代化新湖南的偉大實踐,以優(yōu)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責任編輯:梁艷)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