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為了規(guī)范App任意收集、使用麥克風錄音權限,工信部已發(fā)布《App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最小必要評估規(guī)范》。同時,工信部正在起草《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個人信息保護管理暫行規(guī)定》,明確了知情同意和最小必要兩項個人信息保護基本原則,旨在更好地保護個人信息,促進App市場健康發(fā)展。
隨著互聯網應用的廣泛開放,由信息收集帶來的公民隱私泄露問題,已經日益引起大家不安。有人認為,互聯網時代的發(fā)展,已經提出了重新認識個人隱私權的要求,互聯網的便利是建立在個人適度讓渡隱私基礎上的,如果不肯讓渡,那就只能失去互聯網的便利??蛇@里的“適度”是有標準的,不是無節(jié)制的。
我們很難樂觀地認為,一個過度索取網友隱私的App,把公民信息收集之后會十分愛惜,不會將其商業(yè)性變現。事實上,App過度收集個人信息的副作用已經產生,出現了一些惡性事件,如果對其放任不管,更大的危害可能還在后面。在這樣的背景下,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安全日益受到重視,加強對App的監(jiān)管也日益成為共識。
圍繞個人信息安全,大的制度體系和監(jiān)管框架已經搭建了?!毒W絡安全法》、《電信條例》、《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guī)定》和《App違法違規(guī)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認定方法》等,已經進行了制度設計和安排。工信部正在起草《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個人信息保護管理暫行規(guī)定》,更是把推動信息保護落到實處。更重要的是,暫行規(guī)定明確的知情同意和最小必要兩項個人信息保護基本原則,給信息收集劃下了明確的底線。
“知情同意”就是保證知情權,不但要告知,而且要以清晰易懂的語言告知用戶個人信息處理規(guī)則,由用戶作出自愿、明確的表示。從表面上看,現在很多互聯網公司已經做到了,在使用App前往往都有一個信息收集說明,可這種格式合同,尤其“不同意則無法使用”的簡單粗暴,已經成為霸王條款。任何一種讓渡都是有底線的,即便用戶選擇了“同意”,也不是過度收集的理由?!白钚”匾钡囊饬x正在這里。
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公民信息也不是唐僧肉,必須把“最小必要”的底線守住?!白钚”匾币髲氖翧pp個人信息處理活動,應當具有明確合理的控制,不得從事超出用戶同意范圍或者與服務場景無關的個人信息處理活動。過去,“最小必要”更多的是作為概念出現,現在不同了,《App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最小必要評估規(guī)范》規(guī)定了收集使用的最小必要原則及要求,對移動互聯網行業(yè)收集使用用戶人臉、通訊錄、短信、位置、圖片等個人敏感信息進行了明確的規(guī)范。
不只是App,所有涉及到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領域,都應恪守“最小必要”原則——非必要不收集,如收集必告知,用多少收多少。據了解,工信部將堅持問題導向,重點解決當前用戶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明確“最小必要”原則做對了,此舉值得期待。 (毛建國)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