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編輯應做好“科學守門人” |
2020年12月04日 10時35分 新華網(wǎng) |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比藗兒苌俜磫枺瑸楹卧诿總€時代,“伯樂”都是“稀缺資源”?并非世無伯樂,而是做個伯樂需要過硬的德行。同樣,中國的科技進步需要一批“伯樂級”的科技期刊工作者,只有他們的德行過硬,才能當好伯樂,為一流科技論文的面世當好“接生婆”。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中國科學院12位院士專家聯(lián)合發(fā)出倡議,希望科技期刊工作者恪守“科學守門人”職業(yè)初心,精益求精,守正創(chuàng)新,深耕科技期刊崇高事業(yè)。 為人處世,只有為捍衛(wèi)道德原則而抵擋住外部的壓力和誘惑,科技期刊工作者才能當好篩選論文的伯樂??萍计诳绲牟畼范嗔?,他們以過硬的道德原則捍衛(wèi)科學精神,才是院士專家們所希望的“科學守門人”。 要深耕期刊質量,在論文質量上守初心??萍计诳ぷ髡咦鲋暨x“千里馬”的日常工作,論文質量好不好,直覺判斷和理性判斷缺一不可。評判論文質量考驗“科學守門人”的智商,減少誤判,用科學的天平考量一篇論文的內在品質,需要科技期刊工作者勿忘職業(yè)初心,把優(yōu)秀的論文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科學守門人”決定著科技傳播的權利,科技論文能否成為推動中國科技進步的“千里馬”,考驗著“科學守門人”的職業(yè)道德。 要保持超然姿態(tài),在人情世故上不動心??萍计诳ぷ麟y做,在于我們的社會具有重視人情世故的傳統(tǒng)。在人情世故面前,多少人曾經(jīng)身心疲憊,甚至被綁在“道德的絞刑架”上,遭受科學良知的折磨。“科學守門人”無法生活在童話世界里,太多的現(xiàn)實因素干擾著他們的日常工作。中國科學院12位院士專家倡議的弦外之音,又何嘗不是希望在世俗因素與科學精神之間砌起一座“防火墻”,希望所有的“科學守門人”以科學的超然姿態(tài),在世俗的利誘面前不動心。 要具有歷史眼光,在刊物聲譽上不動心。向世俗低頭,得到的是“即時的酬賞”,代價是期刊質量的滑坡,這樣的期刊多了,最終損傷的是一國未來的科技競爭力。這要求“科學守門人”本著對歷史負責、對未來負責的態(tài)度,編發(fā)的每一篇論文,都要經(jīng)得起時間的檢驗,在未來幾十年甚至幾個世紀后,能夠像韓愈的《馬說》這樣影響后世,這是一種可貴的“延時的酬賞”。多少含金量高的科學大獎,都是“延時酬賞”的標本。要做到這一點,需要“科學守門人”具有超前的膽識,這是一份期刊獲得歷史聲譽的保證。 科技期刊的質量關系到一個國家的科技未來。同樣值得指出的是,“科學守門人”只是中國科研成果得到社會認可的“衛(wèi)士”,科研生態(tài)的凈化和品質的提升需要科研共同體過硬的德行,以德行的集體磨礪塑造我國科研生態(tài)的品質。我們的科研共同體需要“清操厲冰雪”,才能讓科研的去功利化成為可能。(作者:劉海明,系重慶大學教授) (責任編輯:梁艷)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