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生,您快幫我看看我家孩子吧!這兩天上吐下瀉的,吃了止瀉藥也不管用,人都快沒精神了。”秋季一到,天氣逐漸轉涼,醫(yī)院里因為腹瀉來看病的患者就多了起來,尤其是小朋友。可面對“腹瀉”,有人覺得這“孩子小才會出現問題”,對成人來說問題不大,可是,真是這樣嗎?遇到腹瀉,又該怎么預防和調養(yǎng),才能讓家人健健康康度過秋天呢?一起來聽聽醫(yī)生怎么說吧!
   各種原因造成的腹瀉
   讓人苦不堪言
   “我家小朋友前兩天中午回來,說熱得不行,鬧著非要吃雪糕,因為我正忙著做飯,就沒看住,結果,他當天下午就開始拉肚子?!碧忻駨埮空f,一開始,她并沒有太在意孩子的情況,“因為只是拉稀,也沒有很多次,就覺得不嚴重。”直到當天晚上,孩子一直叫喚肚子疼,甚至已經坐不起來、滿頭大汗了,她才開始重視。“吃了止瀉藥,又多次、少量補充溫熱水,直到后半夜孩子才慢慢睡熟。”
   “以前常聽老人們說‘秋天不吃瓜’,我不信邪呀,結果就中招了?!背E渴且粋€“西瓜愛好者”,整個夏天最常吃的水果就是西瓜了,甚至立秋了都沒停。上周,已經過了秋分,但她在早市上看到賣西瓜的,就忍不住又買了一個,還一口氣吃了半個。“那西瓜不大,我就沒當回事,結果,當天晚上狂跑衛(wèi)生間,感覺最后拉出來的都是水了,吃了止瀉藥也不管用。”第二天一早,她就去了醫(yī)院,醫(yī)生排除了細菌感染后,診斷為飲食不當引發(fā)的寒濕腹瀉,給她開了藥。“真的沒想到,半個西瓜的代價這么大呀!”
   因為吃水果而導致腹瀉的,還有劉女士。入秋后,家里的柿子、梨成熟,她每天都會吃兩三個柿子,還常把梨切塊泡涼水當零食。前幾天起床時,她沒及時穿外套,就迎著晨風在家門口吹了5分鐘,當天中午就開始腹瀉。“拉稀,還口干、咽喉癢、覺得肚子涼、怕冷。”她說:“本來覺得,吃了止瀉藥,在家多喝喝熱水就行,但人在家躺著,怎么都不舒服,最后還是去了家門口的診所?!背粤藘商斓乃帲诌M行了艾灸,劉女士的癥狀才得到緩解。
   秋季腹瀉的病因比較復雜
   不能單一而論
   山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脾胃病科的郝海蓉副主任醫(yī)師介紹,中醫(yī)認為,秋季屬“金”,對應人體的肺,而肺與脾胃關系密切。秋天氣候干燥,容易導致體內津液不足,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從而出現消化不良、腹脹等問題。此外,晝夜溫差加大,很多人忽視對脾胃的保護,飲食不規(guī)律或過量食用生冷食物,更容易引發(fā)腸胃的不適。“但秋季腹瀉的發(fā)生,還存在多種原因,不能簡單說是‘吃壞了肚子’。”
   郝海蓉總結了幾種常見的導致腹瀉的原因。
   病毒感染:這是秋季腹瀉最常見的原因。輪狀病毒、諾如病毒等腸道病毒在秋季特別活躍,它們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比如:小朋友玩完玩具沒洗手就吃東西,或者攝入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水,就可能中招。像輪狀病毒,在水里能存活好幾天,在手上也能存在幾個小時,很容易傳播。
   天氣變化:秋天晝夜溫差大,人體容易著涼,胃腸道對這種溫度變化很敏感,著涼后腸道功能容易紊亂,蠕動加快,就可能導致腹瀉。而且氣溫和濕度的改變,還可能讓腸道里的菌群失調,引起腹瀉。
   飲食因素:秋季各種瓜果蔬菜大量上市,要是吃了不干凈的食物,比如:沒洗干凈的水果,或者吃了被細菌污染的食物,就容易引發(fā)腹瀉。還有些人在秋天吃太多生冷、油膩、刺激性食物,或者暴飲暴食,也會加重胃腸道負擔,導致腹瀉。
   自身免疫問題:一些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像炎癥性腸病的人,在季節(jié)變化時,自身免疫功能波動,病情可能發(fā)作,出現腹瀉癥狀。
   不是孩子的“專利”
   成人也要小心應對
   “我身邊因為腹瀉去醫(yī)院的,好像是孩子偏多,是不是成人的情況會好一些?”對此,郝海蓉表示,很多人提到秋季腹瀉,都會以為這是孩子的“專利”,但實際上,每到秋冬季節(jié),醫(yī)院消化內科、脾胃病科診室因腹瀉就診的成年人也不在少數。氣溫驟降、飲食不節(jié)、病毒活躍,讓成年人同樣難逃秋季腹瀉的困擾。只是相比嬰幼兒,成年人的身體抵抗力更強,所以大眾會覺得成人的癥狀普遍會比兒童患者要輕一些。“但成人出現腹瀉,如果護理不當,不僅會延長病程,也同樣可能引發(fā)脫水、電解質紊亂等問題。”
   成年人秋季腹瀉的癥狀與兒童略有不同:成人一般起病急,常以腹瀉(每天3次以上,多為稀水便或糊狀便)、腹痛為主要表現,部分人會出現惡心、嘔吐,嚴重時伴隨發(fā)熱、乏力、頭暈等。若本身有慢性腸炎、腸易激綜合征等基礎病,癥狀可能更嚴重,持續(xù)時間更長。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腹瀉時身體都會大量丟失水分和電解質(鈉、鉀、氯等),輕則出現口干、乏力,重則導致電解質紊亂、心律失常,甚至休克,所以,當患者出現口渴明顯、尿量減少、煩躁不安、精神萎軟、神志恍惚等情況的時候,往往提示脫水已經比較嚴重,需要盡快就醫(yī)。但要注意,補水不能“瞎補”,要根據脫水程度調整:輕度腹瀉(每天3—5次,無明顯口渴)時,優(yōu)先選擇口服補液鹽,建議按說明書沖調,少量多次飲用,既能補水又能補充電解質,比單純喝白開水更有效。中度腹瀉(每天6—10次,口干、尿少、頭暈)時,建議增加補液量,每次腹瀉后喝100—200毫升補液鹽,每隔1—2小時喝一次,避免一次喝太多引起腹脹。同時飲食上搭配清淡流質食物:如米湯、稀粥、面湯,既能補充能量,又能減輕腸道負擔。如果是重度腹瀉(每天10次以上,嘔吐頻繁,無法進食),建議立即就醫(yī),此時可能出現嚴重脫水或電解質紊亂,需通過靜脈輸液補充水分和營養(yǎng),切勿硬扛。
   “有些成人在補水時,會用咖啡、濃茶、碳酸飲料來代替,但我們并不建議,因為這些飲品會刺激腸道,加重脫水?!焙潞H貜娬{,酒精更要禁止,它可能損傷腸黏膜并影響電解質平衡。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患病期間患者的腸道是比較虛弱的,腸黏膜厚度較健康時要薄,腸壁往往存在充血狀態(tài),不能耐受刺激。腸道益生菌損失也是比較多的。這時要注意清淡飲食,烹飪方式以蒸煮為主,避免高蛋白、高脂肪的食品,更不宜接觸辛辣刺激性食物。食物中水分要充足,可以適當補充有益菌。
   預防秋季腹瀉
   要從日常生活入手
   首先,注意飲食衛(wèi)生:一定要保證食物新鮮、干凈,不吃變質或者沒煮熟的食物。餐具要定期消毒,生的和熟的食物要分開處理、存放。平時要督促孩子勤洗手,尤其是吃飯前。
   其次,調整飲食結構:避免因為“貼秋膘”而過度攝入高糖、高脂肪和不好消化的食物。應多吃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的新鮮蔬菜、水果。要是已經腹瀉了,就吃清淡、易消化的,像米粥、面條、藕粉等,別吃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如平時有大便容易不成形、倦怠乏力等癥狀,可多食山藥、茯苓、小米等食物強健脾胃。
   同時注意保暖,隨著氣溫變化,及時增減衣物,特別是要注意腹部保暖,晚上睡覺蓋好被子,別讓肚子著涼。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適度進行體育鍛煉,如平時多練習八段錦、太極拳等以增強體質。脾胃虛寒的病人也可選擇艾灸、推拿等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方式。注意個人衛(wèi)生,保持居住環(huán)境清潔,定期打掃房間、通風換氣。盡量別接觸腹瀉患者,家里要是有人患病,要注意隔離。
   這些誤區(qū)要避開
   誤區(qū)一:急著止瀉
   有些孩子的腹瀉癥狀重,主要表現為孩子拉蛋花樣的便便,每天可達10余次。作為家長看到孩子頻繁腹瀉,肯定又心痛,又著急,自行處理時就會下“重手”,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吃點能馬上止瀉的藥物。但這么做,止瀉藥可能會抑制腸蠕動,會使得病原體在腸道的停留時間延長,增加了病原體與毒素吸收的機會,最后導致癥狀加重。
   誤區(qū)二:少吃或者是不吃給腸胃減負
   有些家長認為,為了減少孩子腹瀉的次數,同時也覺得孩子拉肚子正處于虛弱的狀態(tài)中,飲食量肯定要減少,甚至先暫停進食,給腸胃減輕負擔。
   這看起來好像是沒毛病的做法,實則存在問題??桃饨o孩子減少飲食量或禁食,容易使孩子陷入腹瀉—營養(yǎng)不良—腹瀉的惡性循環(huán)中,嚴重時還會引起饑餓性腹瀉,造成脫水、電解質紊亂等。
   誤區(qū)三:來點抗生素
   引起腹瀉的病原體如果是病毒,常見的如輪狀病毒、諾如病毒等,那用抗生素是完全沒用的。
   “那細菌感染不得用抗生素?”這是很多家長的觀點,但實際上,所謂的細菌感染,大部分都是家長覺得孩子吃了不干凈的食物,食物上有大量的細菌繼而引起腹瀉,并不是正兒八經帶著孩子拉的大便到醫(yī)院做便常規(guī)得出來的結果。此時,如果盲目給孩子使用抗生素,只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調更嚴重,也是加重癥狀的行為 。
   山西晚報·山河+記者 張夢瑩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