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春菜陸續(xù)上市,為餐桌帶來“春天的味道”。一些市民喜歡自己動手,在野外采摘野菜帶回家食用。這些野菜你能叫出名字嗎?
溫馨提示:野菜再誘人,采摘須謹慎。
槐花一開,香飄四溢,忻州的娃娃們手持竹竿,輕松勾槐花,邊摘邊嘬那甜滋滋的味道。
在忻州,人們可是玩出了新花樣。將槐花融進面食里,蒸出來的面食亮晶晶的。咬一口,槐花的香氣就撲鼻而來,再撒上點蒜泥,淋點香油……那味道,絕對是地道的忻州特色。
很多人在正月里特別鐘愛挖白蒿,這時候的嫩芽豐富,還散發(fā)著獨特的香氣。想象一下,白蒿裹上面粉,上籠一蒸,那香氣就撲鼻而來。再配上秘制的醬汁,里面有白芷、三奈、香沙、白蔻,還有山西老陳醋、辣椒和蒜汁,口感層次豐富得讓人直呼過癮。這樣的白蒿家宴,絕對是吃貨們的福音。
薺菜,咱們忻州人更愛叫它“薺薺菜”,這可是春天里的小清新?lián)?。吃起來清爽又可口,不苦不澀,簡直就是味蕾的春天?/p>
薺菜餡兒的餃子、餛飩……每一口都像在跟春天親吻。最地道的吃法那還必須得是薺菜豆腐羹,薺菜的鮮與豆腐的嫩完美結合,給我們的飯桌上添加了春天的味道。
春分一到,苜蓿就探出了小腦袋,小小的一團一團,簡直萌化了。摘它可得有點耐心,得用手指一點點掐,高的地方還得拽和揪。
這么費勁摘回來的苜蓿,當然得做成撥爛子來好好享受。細膩又柔軟的口感,翠綠又發(fā)亮的顏色,做好的撥爛子就像一盤盛開的山花,看著就讓人食欲滿滿。
馬齒菜又叫馬齒莧,是鄉(xiāng)間的寶藏野菜。莖肥葉厚,鮮嫩得仿佛能掐出水。有句諺語說:“馬齒包包子,一口一豁子?!焙芏嗳俗類塾盟舭?,辣蒜水一調(diào),口感松軟到無與倫比。還有馬齒菜麥飯,簡單一蒸,調(diào)上熟油,好吃極了。吃貨們還不快來打卡啊!
苦菜,也叫“甜苣”,雖然名字里有個“甜”字,但吃起來還是有那么點苦澀的味道。
忻州人吃苦菜可是有一套獨特的方法:將苦菜焯水后泡在水盆中,用大蒜、蔥油、辣椒拌過,撒上芝麻。這么一來,原本苦澀的苦菜瞬間變身香甜可口的小天使。吃貨們快來嘗嘗這反轉(zhuǎn)的魅力吧!
榆錢,那可是榆樹的“小金庫”啊!外形圓溜溜的,像極了小錢幣,所以才有了這么個好名字。更有趣的是,它和“余錢”諧音,吃了榆錢就能有“余錢”,這說法可真討喜!
春天一到,樹上的榆錢就成了“網(wǎng)紅美食”。有的小伙伴爬樹去摘,有的拽著枝條一捋就下來了。趁著榆錢新鮮,做成榆錢飯,那味道,香得讓人仿佛又回到了無憂無慮的小時候。
香椿小枝一扎扎,紫褐色的葉子雖然不張揚,但價格可真心不便宜。
三四月的時候,天氣干燥,人的食欲大大削弱。這個時候來點黃金搭檔——香椿+雞蛋,那獨特又濃郁的香氣,吃起來又脆又爽口,簡直就是拯救味蕾的良藥。
玉谷葉,也有人親切地喚它為“紅谷兒”。瞧它那嬌小的模樣,葉背上的那一抹短芒,宛如大自然贈予它的時尚標簽。
在城鄉(xiāng),大家都愛用這小可愛做“沾片子”,每一口都是家鄉(xiāng)的味道,暖到心坎兒里,親切到不行。
(小編收集整理)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