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警示藥品的安全使用,是近年來藥學管理工作重點關注的問題。高警示藥品相關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分析、梳理和總結(jié)成果,可用于指導安全用藥管理實踐。
所謂的高警示藥品,是指藥理作用顯著且迅速、一旦使用不當可對人造成嚴重傷害或死亡的藥品。高警示藥品在我國的原稱為“高危藥品”。
高危藥品概念的提出引起了全球的關注,由此也引發(fā)各國對高危藥品管理的研究,先后推出了不少措施防范高危藥品存在的潛在風險。
高危藥品分類變化
在國內(nèi),高危藥品的分類是不斷變化的,依據(jù)《高危藥品分級管理策略及推薦目錄(2012年)》《我國高警示藥品推薦目錄(2015年)》和《高警示藥品推薦目錄(2019版)》,在2012年的時候,高警示藥品分為:A(最高級別,是指使用頻率高,一旦用藥錯誤,患者死亡風險最高的藥品,須重點管理和監(jiān)護)、B(使用頻率高,一旦用藥錯誤,會給患者造成嚴重傷害,傷害的風險等級較A級低)、C(使用頻率高,一旦用藥錯誤,會給患者造成傷害,傷害的風險等級較B級低)三級。
但在,2015年,我國取消了分級管理,同時結(jié)合我國國情,增加了對育齡人群有生殖毒性的藥品(如阿維A等)、靜脈途徑給藥的茶堿類及阿托品(5mg/ml)、高錳酸鉀外用制劑、凝血酶凍干粉和注射用三氧化二砷的管理。
2019年,新的高警示藥品目錄延續(xù)了2015版的管理,更新中刪除了腹膜和血液透析液、心臟停博液和依前列醇,加注了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的規(guī)格,并將加壓素骨內(nèi)注射的給藥途徑規(guī)范為骨髓腔內(nèi)注射。
常見藥品和需要強調(diào)的
常見的高警示藥品和藥物類型:注射用藥物:奧沙利鉑、環(huán)磷酰胺、氟尿嘧啶注射液、鹽酸表柔比星、紫杉醇注射液、甲氨蝶呤、多西他賽注射液、鹽酸吉西他濱、鹽酸伊立替康、替加氟注射液、依托泊苷注射液、培美曲塞二鈉、酒石酸長春瑞濱注射液、卡鉑、奧沙利鉑甘露醇注射液;口服藥物:格列齊特緩釋片、格列吡嗪控釋片、格列美脲片;口服降糖藥:其他藥物類型:靜脈用造影劑;腸外營養(yǎng)藥;注射用化療藥。
靜脈用腎上腺素受體拮抗劑是美國用藥安全組織(ISMP)列出的高警示藥品之一。該組織指出,使用該藥品可能導致嚴重的不良反應,如心臟驟停和心律失常等。因此,在使用該藥品時,醫(yī)務人員必須格外小心,并嚴格遵守使用規(guī)范。
胰島素及其類似物也被列為高警示藥品之一。這些藥品通常用于治療糖尿病患者,但如果使用不當,可能會導致低血糖等嚴重后果。因此,醫(yī)務人員必須按照規(guī)范使用這些藥品,并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血糖水平。
除此之外,靜脈全麻藥、靜脈用強心藥、靜脈用抗心律失常藥、抗血栓藥、注射用阿替普酶、注射用尿激酶等藥品也被列為高警示藥品。這些藥品都具有較高的風險,使用時必須格外小心,并遵守使用規(guī)范。
部分人群需要重點關注
在使用藥品時,一些特殊人群患者(如妊娠期、兒童、慢性病患者、老年患者)病理生理特點決定了用藥的特殊性,尤其是老年患者或者慢性病患者經(jīng)常需要服用多種藥物,更容易出現(xiàn)藥物治療差錯。因此,定期對醫(yī)護人員進行高警示藥品相關知識與操作的培訓,可有效降低藥品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另外,在患者用藥前需核對用藥劑量是否超量、給藥途徑是否正確、是否有藥物相互作用,明確告知患者所用為高警示藥品,如有不適應及時告知醫(yī)護人員。
總之,醫(yī)務人員在使用高警示藥品時必須十分小心,并遵守使用規(guī)范。同時,患者也應該了解這些藥品的風險,使用必須遵循醫(yī)生的建議和藥品說明書中的指示;并在使用時密切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如果出現(xiàn)不良反應或疑問,應及時咨詢醫(yī)生。
忻州市人民醫(yī)院藥學部 賈忻生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