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亚洲欧美中文精品,亚洲第一页在线视频,手机在线国产精品,欧美在线小视频,欧美色视频日本高清在线观看,色婷婷日日网,日韩免费小视频

分享到:
 
 
當前位置: 首頁>>健康頻道>>健康>>正文
一年陽氣最盛的季節(jié)到了!夏季養(yǎng)生有五怕,千萬別再犯!
2021年05月17日 10時51分   新華網(wǎng)


過了立夏,就進入夏天了。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陽氣最盛的季節(jié),氣候炎熱而生機旺盛。

對于人體來說,此時是新陳代謝旺盛的時期,人體陽氣外發(fā),伏陰在內(nèi)。那我們該怎么做才能健康度夏少生病呢?

1. 怕睡不夠:中午小睡補充心氣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針灸醫(yī)院副主任醫(yī)師董峰表示,立夏以后,天氣漸漸回暖,加上晝長夜短,晚間睡眠時間相對不足,人在午后常感到精神不振、困意頻頻。因此,立夏后人們應該養(yǎng)成午睡的習慣。而且夏天人多愛出汗,更易耗散心陽。而中午小睡便可補充心氣,心氣充沛則情緒安寧。

不過午睡要掌握一個度,以“少”為宜,一般認為中午1~2點以15分鐘至1小時比較合適。午睡前可以轉(zhuǎn)轉(zhuǎn)眼球,不但會增加午睡質(zhì)量,還能有效緩解視疲勞。具體的方法是:雙目從左向右轉(zhuǎn)9次,再從右向左轉(zhuǎn)9次,然后緊閉片刻,再迅速睜開眼睛。然后進行20分鐘左右的午睡,恢復精力的效果就很好。

夏季天黑得晚,大家要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工作計劃和生活節(jié)奏,適當?shù)胤怕_步,晚上回家途中也可以用我們的手指梳梳頭:先用五指分別點按人頭部中間的督脈,兩旁的膀胱經(jīng)、膽經(jīng),左右相加,共5條經(jīng)脈,所以又稱之為“拿五經(jīng)”。梳3?5次,每次不少于3?5分鐘。如果常年都怕冷,睡前可以用艾葉泡腳,普通人也可以用點姜水泡腳。

2. 怕燥熱:上火喝點冬瓜蛋花湯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針灸醫(yī)院副主任醫(yī)師董峰談到,氣溫上升,加上雨水較少,很多人開始感到燥熱不舒服,給大家推薦一道潤燥的湯:三白湯,也叫雪梨銀耳百合湯。

一般三口之家可用一個雪梨,5?10個銀耳,百合一小把。銀耳將根部剪掉用溫水泡發(fā),百合最好能選新鮮的。大火燒開然后用小火慢燉,這樣銀耳中的膠質(zhì)才能完全釋放出來。出鍋前放幾顆冰糖,效果更好。也可加些瘦肉丁做成咸湯。雪梨潤肺,銀耳能緩解水分不足,百合滋陰,三者搭配對緩解皮膚干癢、干咳等癥狀有很好的效果。

如果喜歡喝咸湯,可以做冬瓜蛋花湯。冬瓜性微寒,有利尿消腫,清熱祛暑的功效。而且鉀含量高,鈉鹽含量低,特別適合需低鈉食物的高血壓人群。

做冬瓜雞蛋湯時,將冬瓜切成薄片,雞蛋打成蛋花,還可根據(jù)個人喜好加些木耳碎片或西紅柿丁,出鍋前點幾滴香油。不但味道好,而且冬瓜的青綠,雞蛋的嫩黃加上配菜的顏色,絕對是色、香、味俱全。常言道:飯前先喝湯,勝過良藥方,這個最好堅持,對減肥也有幫助。

夏季人體的陽氣也較旺盛,容易引發(fā)上火,在家做個祛火枕,也可有助于預防夏季上火。

用密致的棉布做成枕芯套,長度以超過自己肩寬15厘米為宜,寬度則以15~20厘米為宜。然后選擇不同的枕芯填充物(一般填充后枕頭的高度以6~10厘米為佳),比如茶葉(泡過的剩茶葉曬干,再摻一些茉莉花茶)、綠豆(要洗干凈陰干)、小米、荷葉(干荷葉若干,粉碎成粗末)等。

3. 怕心煩意亂:做做養(yǎng)心操

北京同仁醫(yī)院傳統(tǒng)醫(yī)學科副主任醫(yī)師陳陸泉表示,濕熱的天氣很容易就讓人口干舌燥、尿黃心煩。在這種越熱越煩、越煩越熱的天氣中,寧神靜氣尤為重要。最好是有事可做,令精神不空虛;其次是心平氣和,不受外界不良情緒干擾。

酸棗仁是一味寧心安神的好食材,熬粥時放點有助于養(yǎng)護心臟。從藥店買點酸棗仁,每次熬粥時加個20或30克就可以,睡眠不好的人,還可以配合放點蓮子,清心安神。

還可以抽空做做養(yǎng)心操,有些心臟病的患者問我養(yǎng)護心臟的方法,我都會把這套養(yǎng)生操教給他們,利于心臟的休息和舒緩。

先將兩手掌心的勞宮穴進行對搓,搓個3~4分鐘,使兩個掌心發(fā)熱即可,這對調(diào)理心臟機能很有好處。搓熱掌心后,將雙手合十,讓手掌的大魚際從上往下按揉胸口兩乳之間的膻中穴,搓個五分鐘,使膻中穴局部發(fā)熱,有助于有寬胸理氣,調(diào)節(jié)心肺。搓完膻中穴后用掌根,再由膻中穴向下推,兩手交替,共推5分鐘,能起到理氣的作用。一套操坐下來只需要十五分鐘左右,非常方便。

4. 怕濕氣困脾:百合蓮子水健脾安神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針灸醫(yī)院消化科副主任醫(yī)師董峰表示,夏季暑濕氣盛,濕邪困脾,易阻礙脾胃之陽氣。加上氣溫升高大家就容易愛吃寒涼的食品,而寒涼傷胃,因此脾和胃在夏季最易受到損害。所以一般情況下,夏季應吃一些能補益陽氣和津液的食物,但性質(zhì)要平和、微涼,切忌滋膩、溫熱。推薦一款山藥大棗薏米粥,它補脾氣的效果特別好。做法很簡單,用山藥80克、薏米30克、大棗7枚,加上小米或大米50克一起熬粥就可以了。喝粥雖然補氣,但是不要喝涼的。冰涼的食物進了肚子,五臟六腑都得提供熱量去溫暖它,耗熱又傷氣。

夏季是蓮子的豐收季,藥圣李時珍稱蓮子為“脾之果”,能在健運脾土的基礎上,助養(yǎng)陽氣,以至整體氣機得到提升。因此,夏季吃點蓮子,能夠起到不錯的健脾補益、寧心安神的效果。做食療的時候,最好用白蓮子??芍蟀残纳徸铀バ舅l(fā)蓮子10克,百合10克。蓮子小火煮爛后,加入百合煮15分鐘,加少量冰糖調(diào)味即可溫服。

5. 怕懶著不動:早晨散步很養(yǎng)人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針灸醫(yī)院副主任醫(yī)師董峰談到,入伏以后,溫度高了,汗液排量加大,很多人怕出汗,不愛鍛煉。其實,適當?shù)劐憻?,有利于體內(nèi)汗液排出,幫助祛體內(nèi)濕氣。經(jīng)常久坐的年輕人和老年人容易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氣滯血瘀的情況,總覺得心里很悶,提不起精神。這也和運動量太少有一定關系。

不過,汗為心之液,運動量過大、出汗過多,會損傷心陰。所以,夏天應該少做些運動強度太大的鍛煉,比如踢足球、打籃球等。宜選擇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慢節(jié)奏的有氧運動。也可以等太陽升起后再外出鍛煉或散步,以自覺身體發(fā)熱、微微出汗為度;運動盡量到室外去,最好選擇清晨太陽出來后1?2小時,此時的陽光和空氣最養(yǎng)人,清明透亮,會讓人精神抖擻。如果稍微一運動或做點事便大汗淋漓,除了天熱外,可能跟氣虛有關系,可以用點黃芪調(diào)理:黃芪20克,大棗5枚,浮小麥30克,每日煎一大碗,渴了就喝幾口,補虛止汗的效果很好。

(責任編輯:梁艷)

關閉窗口

    主辦單位:忻州日報社 晉ICP10003702 晉新網(wǎng)備案證編號:14083039 晉公網(wǎng)安備 14090202000008號

    律師提示:本網(wǎng)站所刊登的各種信息,均為忻州在線版權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凡不注明出處的將追究法律責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長征西街31號 熱線:0350-3336505 電子郵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