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亚洲欧美中文精品,亚洲第一页在线视频,手机在线国产精品,欧美在线小视频,欧美色视频日本高清在线观看,色婷婷日日网,日韩免费小视频

分享到:
 
 
當前位置: 首頁>>旅游頻道>>旅游>>正文
寧武天池:不一樣的高山湖泊
2018年09月16日 11時48分   忻州日報·文化旅游周刊

作者 劉 勇

寧武天池鳥瞰圖

這里是寧武天池,華北唯一高山內流湖群。

山之巔有天池,天然草場是天堂。無數(shù)英雄豪杰在這里譜寫民族融合的故事,大開大合,盡顯北方風范。

俯瞰天池美景,冬季潑水節(jié)的故事還在回響,期盼水草豐美的完美世界,這里是高山上的人間天堂。

高山天池任馳騁

寧武地形是典型的“兩山夾一川”。汾河自蘆芽山源頭南流,桑干河支流恢河北流,兩河之間由一條東西走向的小丘分隔,兩條河谷實際上連為一體,構成了一條長達百公里的南北峽谷地帶。這條峽谷的歷史價值,僅次于通過雁門關的那條晉北大道。

峽谷的東側高山上,距離河谷的落差都在200-300米左右,山巔海拔為2000米左右。由于特殊的地理構造,這片面積不大的山上出現(xiàn)了山西境內唯一的高山湖泊群——寧武天池湖群。在山西境內的黃土高原上僅此一處,在華北的高山地區(qū)也是唯一的,保護好這一自然景觀對人文地理和區(qū)域環(huán)境均有重大意義。

也正是因為有了這天造地設的高山湖泊,湖邊草原便成為牧人的天然馬場。自戰(zhàn)國時期的樓煩以來,這里一直是游牧民族的天堂。秦漢時期為郡縣,魏晉南北朝時仍然是進入內地的游牧人的世界,到唐代時天池一帶有政府的牧馬監(jiān),是官方馬場。

天池湖群,包括天池、元池、琵琶海、鴨子海、干海、老師傅海等多個高山湖。其中天池最大,也稱馬營海,面積1平方公里,水深10米;僅次于天池的是元池,面積0.7平方公里,水深15米。多年來湖泊面積逐漸縮小,一些小湖已經干涸。

不過最近幾年,山西境內雨水普遍增加。天池范圍內,不時會在低洼地帶發(fā)現(xiàn)小的水池,再加上人工水利項目暖泉溝面積有幾平方公里,天池地區(qū)逐漸得到恢復,這對保持住珍貴的高山天池湖泊群來說,是非常難得的機遇。

在天池北側,有在原址上復建的海瀛寺。從位置上看,這個高坡上的寺院,是俯瞰天池的絕佳之地。因此有多位古人在此留下了文學作品,元好問留有這樣的絕句:“天池一雨洗氛埃,全晉堂堂四望開。不上朝元峰北頂,真成不到此山來?!?/p>

高山上,天池之側的汾陽宮遺址十分明顯。開到沒路的地方,下車步行,前方低矮墻體就是曾經輝煌一時,又很快歸于寧靜的汾陽宮墻遺址。高山上的平緩臺地,盛夏時節(jié)雜花生樹,草叢沒過腳踝。在草叢中可以看到多道墻基,四面圍合范圍約為正方形,其中外側墻體遺跡高約半米左右,寬約1-2米,長度約200米,附近遍布磚瓦殘片。顯然,這是宮墻,而非城墻。在內墻范圍中灌木叢茂密處還有建筑基礎,墻體均為就地取材的砂石薄磚而成,其中夾雜著大型瓦當、繩紋磚的殘片,間或有石欄桿、柱頭殘件。

祁連池邊馬蹄聲

天池,古稱祁連池,來自匈奴語。

《水經注》里就有關于寧武天池的記載:“耆老云,其水潛承太原汾陽縣北,燕京山之大池。池在山原之上。世謂之天池,方里馀。其水澄淳鏡凈,潭而不流,若安定朝那之湫淵也。清水流潭,皎馬沖照,池中曾無片草。及其風籜有淪,輒有小鳥翠色,投淵銜出,若會稽之耘鳥也。其水陽焊不耗,陰霖不濫,無能測其淵深也。”。

有這樣好的天然牧場,魏晉以來南匈奴等民族紛紛內遷晉北,他們的后裔在天池留下了很多故事。留下記載的還有著名的北魏孝文帝、北魏晚期的爾朱家族、建立北齊政權的高歡家族。

其一,南匈奴貴族

《晉書》卷103《劉曜載記》記載,魏晉時南匈奴貴族子弟劉曜在管涔山中隱居,“嘗夜閑居,有二童子入跪曰:‘管涔王使小臣奉謁趙皇帝,獻劍一口。’置前再拜而去。以燭視之,劍長二尺,光澤非常,赤玉為室,背上有銘曰‘神劍御,除重毒’,曜遂服之。劍隨四時而變?yōu)槲迳薄?/p>

劉曜后追隨劉淵,建匈奴漢國滅西晉,居功至偉,后劉曜又建立前趙國。此事雖是神話,但可見劉曜早年曾在管涔山隱居,南匈奴人或在游獵放牧,才是神劍背后的實情。

其二,北魏孝文帝

《元和郡縣志》卷14《河東道三嵐州靜樂縣條》:“天池,在縣北燕京山上。周回八里,陽旱不耗。陰霖不溢。故老言,嘗有人乘車,風飄墮池。有人獲車輪于桑乾泉。后魏孝文帝以金珠穿魚七頭于此池,后亦于桑乾泉得之。隋煬帝嘗于池南置宮,每夜風雨吹破,宮竟不成。今池側有祠,謂之天池祠”。記載了孝文帝曾到訪天池,今天的海瀛寺位置為天池邊觀景最佳之地,其前世或為天池祠。

其三,爾朱家族

北魏后期的爾朱家族興起于管涔山地區(qū),發(fā)跡之前,爾朱榮和父親曾在天池中劃船?!段簳肪?4《爾朱榮傳》:“秀容界有池三所,在高山之上,清深不測,相傳曰祁連池。魏言天池也。父新興,曾與榮游池上。忽聞簫鼓之音。新興謂榮曰:‘古老相傳,凡聞此聲皆至公輔。吾今年已衰暮,當為汝耳。汝其勉之。’”可見在爾朱家族的實力范圍中,天池即在其中,馬背上的爾朱氏父子就曾在池上泛舟。

其四,高歡家族

《北齊書》卷42《陽休之傳》:“(天平)四年(537年),高祖幸汾陽之天池,于池邊得一石。上有隱起,其文曰‘六王三川’。高祖獨帳中問之,此文字何義。對曰:‘六者是大王之字,王者當王有天下。此乃大王符瑞受命之征。既于天池得此石,可謂天意命王也,吉不可言。’”其中提及“既于天池得此石,可謂天意命王也,吉不可言”,可見在天池的某些活動是和天意相關的,多半是游牧民族在天池附近舉行的祭天活動。從《爾朱榮傳》記載可知,天池名祁連池,《北齊書》本紀中也作祁連池。祁連池,漢語稱天池,一直沿用至今。

北宋和遼對峙時,寧武分水嶺成為南北政權邊界。天池地區(qū)長期是宋遼交界處的軍事禁區(qū),天池廟得到雙方重視,是爭奪的要點。

北宋初年,天池之地在北宋控制區(qū)內。但是自熙寧十年(1077年)劃界后,天池地區(qū)從邊界線上的北宋控制的軍事禁區(qū)或者說緩沖地帶,被劃入遼境。后來遼和北宋均歸于金,熙寧邊界線不復存在。此后金、元、明、清歷代,天池區(qū)域均為內地。

潑寒胡戲活化石

繁華過后為荒草,幾多滄桑付評說。世間多少事,往來笑談中。夕陽下,汾陽宮廢墟,北邊的天池水面上有摩托艇劃過,南邊的琵琶海,邊上是高山小村馬營村。

據(jù)說馬營村前些年還有冬季潑水節(jié)的民俗活動。冬季潑水節(jié)的習俗,極其類似唐代盛行一時的潑寒胡戲,活動時間是嚴寒時期的正月。每年的潑水節(jié)據(jù)說有兩次,一次在正月,一次在五月二十四到二十八,正月以送瘟神為主題,五月以祈雨滅蝗為主題。而在不遠的繁峙縣前所村也有正月的潑水節(jié)習俗。

潑寒胡戲,也叫乞寒胡戲,是一種帶有社火性質的胡人狂歡節(jié),以臘月期間表演者和觀眾之間的潑水活動為特征。活動期間胡樂演奏、各類雜技表演團隊繁多,胡漢民眾圍觀盛況空前,唐朝時,潑寒胡戲一度十分盛行。

唐玄宗開元元年(713年),大臣張說上疏建議廢止?jié)姾鷳?,得到玄宗認可,并正式下詔書,潑寒胡戲因不合內地風俗而被禁止。雖然官方層面禁止了這一胡戲,但由于其來自民間,后續(xù)演變和民俗活動融合并續(xù),以不同形式流傳后世。

寧武馬營村和繁峙前所村的潑水節(jié)時間為正月,富有地方色彩,互相潑水祛災祈福的宗旨尚存,和潑寒胡戲是相同的。晉北忻州的冬季潑水節(jié)民俗活動,和隋唐時期的潑寒胡戲之間,應有繼承關系。潑寒胡戲的孑遺在這高山之巔竟流傳至今,堪稱漢民族發(fā)展史上的民俗活化石。

行駛在天池湖群地區(qū),隨處可見清澈的水池和小溪,這一天然高山牧場堪比天山巴音布魯克草原?,F(xiàn)在這里沒有牧人和牧群,奇特的冬季潑水節(jié)習俗也中斷了。高原上顯得空闊寂寥,只有遠山上的發(fā)電風車在徐徐轉動。

天池一帶曠古高遠,寂靜安逸,撫今追昔,再無萬馬奔騰的宏大場景,也無汾陽宮等離宮別苑,一切回歸淳樸自然。

自南匈奴定居呂梁山開始,南匈奴貴族劉曜、一代英主孝文帝、爾朱家族、高歡家族、隋煬帝,十六國、北朝到隋代的顯赫人物,均在天池地區(qū)留下了歷史足跡。

腳下的汾陽宮殘跡在提醒著我們,這里曾擁有過璀璨奪目的繁華,曾有無數(shù)英雄豪杰在天池邊抒發(fā)宏圖偉業(yè)的志向。

天池渾然天成,希望天賜的高山平湖盛景日漸充盈,迎接新的明天。汾陽宮已經遠去,天池美景還需再譜時代新篇。

(責任編輯:盧相?。?/p>

關閉窗口

    主辦單位:忻州日報社 晉ICP10003702 晉新網備案證編號:14083039 晉公網安備 14090202000008號

    律師提示:本網站所刊登的各種信息,均為忻州在線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凡不注明出處的將追究法律責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長征西街31號 熱線:0350-3336505 電子郵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