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湘江邊的舊書攤”已成為“書香株洲”的一個醒目符號,成為湘江邊的一道人文風景。300米長的湘江邊舊書攤,每天有超過8000冊新舊不一、年代不同的書籍,吸引了越來越多讀書人、愛書人前來閱讀、挑選,匯聚成“書香株洲”的一股重要民間力量。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至,就為一覽湘江邊的舊書攤。
在人們的記憶中,街頭巷尾、校園周邊或公園里的舊書攤,因其包羅萬象、種類齊全、價格便宜,曾是男女老少讀書、淘書、買書的好去處。隨著城市化迅猛發(fā)展,城市管理越來越嚴,許多地方的舊書攤也遇到了與報刊亭相同的命運,被貼上“占道經營、有礙觀瞻”等標簽,而遭取締。
其實,舊書攤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深厚,體現(xiàn)了一座城市的人文情懷。難能可貴的是,株洲市從便民利民惠民角度出發(fā),對民間自發(fā)的舊書攤這一“文化現(xiàn)象”精心呵護,相關部門一起研究協(xié)調,為舊書攤提供支持,幫助其長遠發(fā)展。2017年,株洲市文體廣新局還專門為舊書攤規(guī)劃、建設了遮陽遮雨棚,增加了木座椅,抬高了木棧道,方便讀者選書。
不需要繳納房租的露天舊書攤,雖不及“有房子”的圖書館、書店、書吧美觀、漂亮、精致,卻是滿足市民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實在在接地氣的文化惠民重要載體。當人們在逛街或旅游途中,于舊書攤突然發(fā)現(xiàn)一本自己心儀已久、夢寐以求的好書,那是一種怎樣的驚喜。
期待其他城市也能像株洲一樣,給舊書攤留下“一席之地”,把支持幫助、規(guī)劃發(fā)展舊書攤作為倡導全民閱讀的新平臺,讓舊書攤為建設書香社會煥發(fā)新生機、作出新貢獻。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