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一年秋風起
又是一年“剁手”時
平臺的優(yōu)惠力度
主播的福利補貼
是不是讓你瘋狂心動?
各種家具家電
衣服包包化妝品
是不是已經塞滿了你的購物車?
網絡購物雖然極大地
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但也帶來了一些新的消費糾紛
作為消費者該如何避“坑”?
又該如何有效維權?
下面這兩份指南請收好
避坑指南
一、網購商品拆封后,還能享受“七天無理由退貨”嗎?
消費者通過網絡購買商品,除鮮活易腐、定作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五條規(guī)定的特殊情形外,均有權依法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無理由退貨,該項權利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賦予。因此,部分網店經營者在店鋪明示“商品已拆封,不支持七天無理由退貨”,或者在消費者退貨時以此為由拒絕,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
二、網購化妝品的真?zhèn)稳绾尾樵儯?/strong>
建議消費者可以針對性查詢兩個備案。一是化妝品備案查詢。國家規(guī)定非特殊用途化妝品生產企業(yè)應當在產品上市前,對產品信息進行網上備案;二是化妝品生產許可證備案查詢。消費者可以通過產品包裝上的許可證編號、產品編號在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官網的國產普通化妝品、進口普通化妝品備案平臺查詢化妝品備案信息,如無備案記錄或顯示備案注銷、取消的情形,則該類產品不能進行銷售。此外,消費者還可以要求銷售者提供化妝品銷售的授權證明,以確認商家出售的化妝品具有合法來源。
三、消費者因使用贈品造成損害,商家能否拒絕賠償?
不能。《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網絡消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一)》第八條:電子商務經營者在促銷活動中提供的獎品、贈品或者消費者換購的商品給消費者造成損害,消費者主張電子商務經營者承擔賠償責任,電子商務經營者以獎品、贈品屬于免費提供或者商品屬于換購為由主張免責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四、網購平臺商家標記有貨,消費者下單后卻以商品無貨為由拒絕發(fā)貨,消費者能否主張權利?
能。商品數量和價格是交易的關鍵信息,經營者應當盡到審查義務,確保銷售頁面的相關信息準確無誤,不對消費者造成誤導。一般情況下,消費者選擇該商品提交訂單并支付貨款后,網絡購物合同生效,經營者應當按照合同約定履行交付商品的義務,經營者以無貨或價格設置錯誤為由,在沒有征得消費者同意的情況下直接做“砍單”處理的行為構成違約,消費者可以要求經營者退款并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
五、網購后給商家差評,會被認為是侵犯商家名譽權嗎?
視情況而定。評判消費者的差評是否構成侵權,需要考量兩方面因素:一是消費者是否存在借機誹謗、詆毀的情形;二是有無實際損害商家名譽。
消費者有權在網絡平臺上對商家的產品、服務質量進行評論,但不能借機誹謗、詆毀,否則可能構成名譽侵權。“差評”應該是基于真實的交易而作出,次數應與交易次數適度對應,陳述的情況應當真實。
六、消費者通過客服人員個人支付款項,商家是否要承擔退貨退款責任?
要承擔?!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審理網絡消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一)》第五條:平臺內經營者出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其工作人員引導消費者通過交易平臺提供的支付方式以外的方式進行支付,消費者主張平臺內經營者承擔商品銷售者或者服務提供者責任,平臺內經營者以未經過交易平臺支付為由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網購時要注意選擇安全的支付方式,使用平臺提供的正規(guī)支付渠道,不要輕信經營者提供的第三方支付途徑直接轉賬至個人賬戶,否則會產生一定風險。
維權指南
如果遇到網購糾紛,和商家協商無果后,消費者可以向當地消費者協會投訴,也可向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對市場主體違規(guī)行為進行投訴,還可以通過行業(yè)調解協會、地方人民調解組織等進行調解。
如果通過以上渠道仍然不能解決問題的話,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小編為你整理好了訴訟的相關知識要點。
起訴狀
起訴狀要寫清楚原被告信息、訴訟請求、事實和理由以及呈送法院,不會寫的小伙伴直接看模板。

適格被告
消費者可以通過購物平臺查詢店鋪信息,如果有注冊個體工商戶字號則以個體工商戶為被告,如果有注冊企業(yè)法人則以企業(yè)法人為被告。此外,還可以要求電商平臺披露商戶信息,以確定適格被告。
證據材料
證據就是用來證明自己訴訟請求可以成立的相關材料。
知識點:證據材料收集注意事項
對于易碎或價值高的特殊商品,消費者應在購物時與商家約定,商品需由消費者本人簽收,在快遞員見證下共同開箱。對特殊的商品如紅木制品、玉石、黃金飾品等發(fā)現貨不對版、對材質有異議的,可委托有資質的鑒定機構進行鑒定。
對于未直接簽收的貨物,消費者應在打開包裹第一時間拍攝照片或視頻留證,并盡量保持商品的原始狀態(tài),發(fā)現問題后及時與店家或電商平臺聯系,聯系內容也可以作為證據材料。
經營者提供的機動車、計算機、電視機、電冰箱、空調器、洗衣機等耐用商品或者裝飾裝修等服務,消費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務之日起六個月內發(fā)現瑕疵,發(fā)生爭議的,由經營者承擔有關瑕疵的舉證責任。
管轄法院
網購合同屬于買賣合同的一種,買賣合同糾紛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十條:以信息網絡方式訂立的買賣合同,通過信息網絡交付標的的,以買受人住所地為合同履行地;通過其他方式交付標的的,收貨地為合同履行地。合同對履行地有約定,從其約定。
結合上述規(guī)定,消費者遇到網購糾紛后,若以信息網絡方式訂立買賣合同,通過信息網絡交付標的,可以向其住所地法院提起訴訟;若通過其他方式交付標的,可以向收貨地法院提起訴訟,無需千里迢迢趕赴商家所在地。
訴訟費
財產案件的訴訟費根據訴訟請求的金額或者價額,按照比例分段累計交納。
(1)不超過1萬元的,每件交納50元;
(2)超過1萬元至10萬元的部分,按照2.5%交納;
(3)超過10萬元至20萬元的部分,按照2%交納;
(4)超過20萬元至50萬元的部分,按照1.5%交納;
(5)超過50萬元至100萬元的部分,按照1%交納;
(6)超過100萬元至200萬元的部分,按照0.9%交納;
(7)超過200萬元至500萬元的部分,按照0.8%交納;
(8)超過500萬元至1000萬元的部分,按照0.7%交納;
(9)超過1000萬元至2000萬元的部分,按照0.6%交納;
(10)超過2000萬元的部分,按照0.5%交納。
一般情況下,法院對這類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簡單金錢給付類案件,標的額為五萬元以下(含五萬元)的,通常都適用簡易程序或小額訴訟程序,訴訟費減半收取。例如我們的訴訟請求金額不超過一萬元,訴訟費減半收取,即25元。訴訟費由原告預交,最終將由敗訴方承擔。
勝訴賠償
商家通過網絡銷售假冒偽劣的產品,消費者起訴后,如果查明商家“知假售假”,或故意將劣質產品當作合格產品售賣,將會被法院認定構成欺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的規(guī)定,判決商家“退一賠三”,即在退回貨款的同時要求商家額外賠償三倍貨款,三倍貨款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
除此之外,法律對于網絡銷售食品有更嚴格的規(guī)定。如果法院認定商家通過網絡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除判決商家賠償消費者損失外,還可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條的規(guī)定,判決商家賠償食品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

根據《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條的規(guī)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也就是說,消費者需要在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三年內主張權利。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所以,消費者若遭遇權利侵害,應盡早主張權利。
審核:郝偉
文稿:李佳妮
編輯:石雅楠
(責任編輯:蔡文斌)